江苏涟水县南集镇:赓续文化根脉 重塑文明新风

2024-10-21 18:54:15    来源:江苏采编中心    

本刊、网记者周正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有效推动人情负担减下来,攀比之风刹下去,新风正气树起来,焕发现代乡村新气象。

建好文化阵地,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设施的共享主体。南集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宋未元初的巡检史嵇安根治水患的故事流传至今;淮剧作为地方剧种在南集家喻户晓、底蕴深厚,是全国小戏之乡;抗日战争时期,南集爱国士绅张鸿贵为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提供食宿,南集镇积极挖掘本土资源优势修建“抗日大饭店”。通过建设南集小剧场、范荡大戏台、公共放映厅等硬件设施改善文娱设施;镇区范围内以淮剧脸谱为主题的彩绘,改善了村容村貌,营造了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用小戏曲凸显大主题,让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服务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办好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精品的创造主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中去,让良好风尚在潜移默化中发酵。以范荡村为例,范荡村作为中国特色村庄、省级文明村及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以“戏”为媒,组建了由村组干部、红白理事会、乡土艺术团及党员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的“乡土小戏创作专班”。他们聚焦成规陋习,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移风易俗节目,如小品《出礼》、小淮剧《亲家和》、莲湘表演唱《人情减负“涟6条”》等,这些节目深受群众喜爱,成为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重要载体,同时,南集中心小学淮剧团也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新安旅行团在南集办学三年半、南集抗日大饭店、少年英雄等作为题材,自编红色小淮剧《刘胡兰》、《爱国士绅张鸿贵》、《新旅在南集》、《节粮》等,让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生根发芽。

做好人才培养,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表演主体。南集12个村(居)都有自己的淮剧爱好者,同时有龙船、广场舞等各类团体,业余文化生活精彩纷呈。南集共有在县里注册的演出团队3支,曾多次参加县里比赛。以范荡村乡土艺术团为代表,已成立18年,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5名土生土长群众成员的文艺队伍,他们年龄跨度大,但热情高涨,原创节目多达60多个,每年开展惠民演出达30余场次。当然,淮剧的发展离不开传承,非遗传承应当从学生抓起。同时,在省妇儿基基金会以及省市场监督局离退休干部处“淮剧公益传承”进校园的项目的支持下,南集中心小学则将淮剧与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有机融合,通过体验活动、戏曲操等多种形式,让淮剧艺术更加贴近校园文化和少年儿童成长的现实需求,从单向的“进校园”发展到“进校园”与“出校园”双向联动,让学生成为淮剧的创作者、演唱者、传承者,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也为淮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2年12月,该校淮剧社团荣获江苏省少工委颁发的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称号;2024年,学生主演的淮剧《郑板桥》成功登上淮安市少儿春晚舞台;今年5月,朱家豪同学更是被淮安市文化艺术学校特招。

“这些年我们村的攀比之风明显减弱,最明显的就是没高彩礼了,喜事宴席也有规定,大家节省了不少开支,和艺术团的节目说到的一样,大家都很有感触,而且丰富了我们生活,我们村及周边群众无一人信教。”看完演出的村民的一席话引发众人共鸣。如今,好民风、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成了全镇人民的一致追求。南集镇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创作更多“叫好叫座”的优秀作品、锻造更强“能创会演”的人才队伍、开拓更广“多演常演”的演出空间,赓续文化根脉,重塑文明新风,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张天昊)

来源:江苏采编中心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sxldjc.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4046985号